
文/零度 来源/节点财经 员工任免通知打破了葡萄酒行业的沉默。 10月25日上午,茅台集团召开会议,宣布张德钦不再担任茅台集团董事长,由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陈华接任茅台集团董事长。张德勤上任仅一年半时间。这是茅台集团自2018年以来七年来的第五次“换帅”。在葡萄酒行业深度重组的关键时期,这次跨界任命不仅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也体现了这家国酒巨头在波动中的战略选择。 01 七年五次易主:茅台董事长权杖接力 茅台集团董事长从未像过去七年那样频繁易主。 2018年5月,原董事长袁仁国被因腐败问题突然辞职,结束了他十几年的任期,留下了亟待清理的“权力遗产”。关键时刻上任的李保芳,是从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职务调来的“飞机兵”。尽管已接近退休年龄,他却以雷霆万钧之势掀起修正风暴。针对袁仁国时代出现的经销商制度乱象,他大刀阔斧地砍掉了近千名不法商人,切断了收入传导链,一下子扭转了长期以来“低价定价”、“批量酒”等弊端,为茅台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然而,“刮骨解毒”并没有让李保芳的任期长久。 2020年3月,贵阳市交通运输局原局长、副市长高卫东边境局接手了石头,成为又一个在边境带上头盔的“外人”。市场原本期待这位年轻管理者带来长期稳定的策略,但仅仅一年零五个月后,2021年8月,贵州省能源局局长丁雄军的上任,宣告了新一轮人事调整的开始。丁雄军任职期间推出的“我茅台”电商平台、产品结构优化等举措一度被认为是茅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突破。 2024年4月,深耕葡萄酒行业多年的张德钦接任。这位参与茅台系列酒开发的“元老”一上任就转发了“企业家是茅台家人”的理念。他暂停了多地区商家的认购政策,取消了12个bot的发布调整高端产品发货速度。一系列组合打击直指渠道生态重建。然而,尽管在他任职期间,茅台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仍持续增长,但一年半后人事变动如期而至。陈华的上任再添茅台“七年五换帅”的记录。人员频繁变动的背后是内外部因素的双重结合。从内部来看,作为贵州省重点国有企业,茅台的管理层任免始终与当地国企的管理要求密切相关。每一次领导层的更迭,都带来了一定阶段的管理目标——从李保芳的“反腐整肃”到丁雄军的“数字化改革”,再到张德钦的“渠道稳定”。战略重点是动态的,因为它适应管理需求。从外部pe总体来看,葡萄酒行业正处于“政策调整、消费结构变化、存量竞争”三个阶段的深度调整期。自2024年以来,近千家受监管的酒类公司损失超过三分之一。市场环境的剧变迫使茅台不得不不断调整导航方向。 02 茅台请来跨界舵手。在茅台历任掌舵人中,新任掌门人陈华的履历显得既特殊又连续。 1972年出生的彝族干部,1994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采矿专业。他深耕能源领域30年,从盘江矿务局基层逐步成长为全省能源厅“一把手”。更值得注意的是,陈华的上任延续了茅台“跨境空降”的传统。近年来的“新发现”:丁雄军上任前还担任过贵州省能源局局长,高维东拉则担任过交通系统。这一格局的背后,体现了茅台对舵手基本功要求的变化——在行业成熟阶段,统筹国企综合管理的能力和复杂环境下的风险管控能力变得更加关键 资格比酒精专业背景。正如业内分析人士指出,现任茅台董事长的主要角色已从“产业改革的先锋”转变为“企业稳定的守门人”。不过,陈华并没有完全介入茅台体系。此前,他曾担任茅台集团推荐的贵州银行非执行董事。在此职位上,他积极参与金融合作 机构和茅台,有了基本的了解茅台的资本布局、财务逻辑和国企管理框架。这段经历为他在能源和葡萄酒行业跨越行业壁垒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预演”。 03 风险面前接受:增长数据背后的检验问题。陈华掌管的茅台正站在增长与压力的十字路口。 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茅台实现营业总收入910.94亿元,同比增长9.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4.03亿元,同比增长8.89%。在60%酒企面临价格反转、800-1500元价格带承受巨大压力的行业背景下,这张卡的Ulat堪称“逆势领先”。但在诱人的数据背后,挑战也显而易见。首先是直销和分销之间的“拉锯”问题。在第一个2025年上半年,贵州茅台直销渠道同比增长约18.63%;批发代理(经销)渠道同比仅增长约2.83%。这也意味着,2025年上半年,直销渠道将是贵州茅台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分销渠道明显薄弱。此外,代表经销商预付款意愿的合同责任指标也出现明显变化。 2025年上半年末,贵州茅台合同负债55.07亿元,同比减少44.86亿元,同比下降44.89%。如何平衡直销渠道的增长动力和传统企业家的生存空间,一直是陈华的主要话题。另一个挑战是“价格保卫战”。有时候,如果你想在网上买一瓶茅台酒,你必须赶着去买,而且还很贵。紧张。现在,价格下跌,茅台也面临库存压力。曾经蹲守直营店的“黄牛”群体热度已经消退。龙年茅台双瓶礼盒溢价仅100元,足以说明市场的热度已经降温。在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如何稳定茅台的价格体系成为一大问题。价格下跌 最后,供求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反腐常态化和消费场景变化削弱了政府消费需求。基建和房地产行业的调整也抑制了商务宴会的需求。但需求方却未能同时跟进,导致渠道库存积压。尽管茅台高层提出通过“调量、优化供需”来“指导价格”,但在行业存量竞争,仅靠控制数量很难扭转趋势。对于陈华来说,价格保障不仅是市场问题,更是一项任务——作为贵州酒业的龙头,茅台价格的稳定直接影响到全省产量目标值的实现。如何在“降速保价”与“业绩增长”之间找到平衡,考验着这位能源专家的市场敏感度。虽然陈华的跨界背景引发市场担忧,但其中也蕴藏着战略转变的可能。他在能源领域的经验可以给茅台带来新的视角。在国企管理层面,陈华深耕国企多年,擅长对大型机构进行精细化风险管控。这将有助于茅台进一步规范内部运作,解决渠道管理顽症耳鼻喉科问题。他的政府服务经验可以促进茅台酒与当地产业的协同,在寻求政策支持、协调能源和葡萄酒产业资源方面形成独特的优势,符合贵州发展茅台酒“经济杠杆”的战略定位。在2024年度股东大会上,张德钦表示,“面对消费场景的变化,投资者有担忧,我们理解,但请相信茅台、文化、基础的改变是必然的;相信茅台的创新和自给自足不会被抛在后面。一个民族品牌,一定会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不辜负投资者的期望,承担更大的责任。” 在股东大会上表示,茅台的文化价值观和调整能力是必然的,但需要持续不断的努力来克服周期。从能源局到Moutai集团,陈华的跨界变革堪称一次“大考”。这位在能源行业打拼的管理者能否带领茅台这艘酒业巨轮在周期性浪潮中不断前行?资本市场和行业都在等待答案,时间将是最好的判断。 *问题图由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则包括照片或视频)由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注:以上内容(如有,包括图片、视频)由网易HAO用户上传发布,网易HAO为社交媒体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